亲情,爱情,友情,每个人重视的次序不一样,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重视的感情不过如此。一个人最幸运的是能找到一个能懂你,能理解你,能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现实往往会让你失望,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份感情,一定要珍惜,对我来说,失去这些,其他都不太重要了。
亲情,爱情,友情,每个人重视的次序不一样,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重视的感情不过如此。一个人最幸运的是能找到一个能懂你,能理解你,能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现实往往会让你失望,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份感情,一定要珍惜,对我来说,失去这些,其他都不太重要了。
最近在朋友圈推广猛犸电动,一些朋友开始问这个问题,说明猛犸电动品牌已经被部分身边用户开始认知,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有很多解释,我们也在持续思考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我想先说相同点。
1.猛犸电动和小牛电动都是以更强的产品力切入两轮电动车市场。无论2014年切入市场的小牛还是2019年进入市场的猛犸,都具备和现有产品的明确差异化,小牛以颜值+锂电为核心,猛犸以智能锂电+核心技术自研为核心。市面上的大部分产品仍在主攻”高端“、”受欢迎“、”丢车包赔“等营销概念,产品层面的差异化不足。
2.猛犸电动和小牛电动都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思考为驱动力切入这个3亿级别的消费市场,小牛的社区文化,品牌调性都是值得学习的,猛犸则正在通过日臻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体系。
下面是不同:
1.技术:猛犸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在电池、电控、智能中控、os等环节,猛犸电动车可以全三电部件的FOTA升级。小牛暂时还不行。
2.产品:猛犸以新国标车切入市场,与小牛以电摩切入的情况不同,而新国标市场可以理解为是从2019年才开始兴起的新市场。
3.体验:猛犸更加关注通过APP与车主建立的关系深度,从而将购车前后的一系列消费习惯和行为转化到APP为核心的生态中,通过这个路径,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4.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营销策略,猛犸希望通过提升用户的个人体验实现口碑的传播,广告营销的预算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用户权益的投入,比如为猛犸车主提供经济便捷的充换电服务。
由于市场时机的不同,猛犸和小牛的品牌成熟度,产品,市场策略都有很多不同,而猛犸的优势将会在2-3年内逐步得到释放。电动两轮市场也会有更多的竞争者进入,毕竟这是国民级的出行市场,而谁能走得更远,想必竞争也会十分激烈。
准备学fight!
本科毕业十周年,校训自省。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对自己的信心来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对机会的判断源自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冒险精神来源于性格。创业这件事是建立在对机会的判断和自我信心的基础上做的一次冒险尝试。冒险是必然的,障碍主要是两个
1.机会对不对
2.自己行不行
解释清楚这两个问题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创业了。
时间会让机会流逝,没有人和事会等待你,主动出击才好
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但傲慢和自大会让你错失机会。
表面:现象是表面,我们习惯于用惯性思维去解释表面现象,如果不停下来分析表面现象,就得不到本质。
本质:理智的思考是关键,抛除情感因素,可以得到本质。
局中:大部分人会困于居中,看不到本质,因此随波逐流。跳出局,旁观,景象不一样。
需要考虑以上三个要素来分析工作中所面临的的问题。
2020年初立下的flag之一是自己不亲自参与任何股票投资,安心做事,所有投资事务交给老婆管理。但是我开始学习做以下2件事:
1)研读上市公司财报,以我熟悉的公司入手,暂时选定的研究目标:美股小牛和蔚来,港股小米和赣锋锂业,A股比亚迪
2)关注自己所在公司的财务指标,深刻理解企业价值增长的原理和关键因素
虽然美股今年已经熔断了4次,但是我觉得这恰恰是长期主义者和价值投资信仰者的最佳历史机遇,尤其是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
面对疫情,中国人屯食物,美国人屯枪和子弹。我觉得可以有以下解释:中国社会是农业起步,农业经济讲究先播种后收获,有一个延迟满足期,遇到天灾人祸,首先考虑的生存法则是屯粮食。美国是淘金和狩猎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所有东西都是即时满足,关键工具是枪,有了枪就可以获取食物资源,中国人没粮食会饿死,美国人没有枪可能被人弄死甚至被吃,本质一样,只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危机的应激反应不同。
小米的独特优势:在坚持开放的软件生态下做出了软硬件生态圈,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素是小米对硬件及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入口红利的把握。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苹果采用是软硬件端对端的封闭生态策略,这一策略保证苹果的用户体验,但是损失了用户量和市场份额;而安卓绝对开放的策略带来的是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可惜损失了用户体验。小米则走了改良派路线,生态链企业在一定的标准下生产硬件,通过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和软件接口打通这些硬件产品,最终的结果是软硬件齐头并进的拿市场份额,目前还不明显,但是我相信随着智能手机的市场愈发成熟甚至走向下滑,前期积累的软硬件生态将是小米的绝对优势,而这个护城河是互联网和硬件公司都难以逾越的,因此小米起码是个千亿美元级的企业,2012年我就看好小米超越腾讯,但是现实告诉我没有那么理想,不过大的事业和生态的形成总是需要时间的,不妨再耐心等等看。因为对小米的这个关键认知,我持续看好小米的长期发展。
练了一整天琴,非常充实
曾经支持过一段时间比亚迪,后来挺失望的, 这是一个被审美和品味拖后腿很严重的企业
一、销售数据
蔚来在2020年2月份销量同比下降12.8%,而同期的传统车企销量下降78.5%。
二、口碑
作为车主,对整体使用体验打4.8分(满分5分),早期有一些问题但是解决的都不错,传统车企的服务我只能打2分。
三、长期价值
蔚来是对汽车行业新商业模式探索的最佳典范,game changer的角色会吃到最大的红利。虽然与特斯拉产品和技术驱动不同路线,但蔚来具有明确的价值属性。
四、市场分析
特斯拉对电动车市场的红利基本吃完了,新能源下半场决胜在中国,换句话说,谁拿下中国市场谁就有更好的发展。
五、中国市场用户分析
早期买特斯拉models和x的主要是有钱人,占人群中千分之一的比例,买model3的主要是希望以低价满足虚荣心找寻酷劲儿的中产,这些人比例明显比models和modelx高,加上tesla本身产品不错,口碑有正循环。但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主要受众我认为是家庭消费者,蔚来的服务加用户运营体系优于特斯拉,车型的发布时间差也有一定优势(因为tesla model y上市时间有点晚了),这可能源于欧美人对车型消费的习惯与中国有差别,在特斯拉制定产品发布节奏的时候没有完全考察中国市场。简单说一点,买车就是买服务,只要消费者对这一点有认知,蔚来完胜,事实上这一点差异化优势已经帮助蔚来转化了很多特斯拉潜客。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是看到有年轻人开特斯拉model3,媳妇儿坐副驾,父母坐在局促的后排,显然年轻人的虚荣心占领了上峰,理性消费者会选择蔚来,给父母和孩子一个更宽敞的空间。特斯拉可以成为第二辆车,而蔚来应该是第一选择。拿手机市场做对比,iphone会拿下早期市场和高端市场,保持多年领先也源于生态的持续完善,即使这样还是要面对国产厂商的反超,长期看国产品牌的优势的确存在。以上分析在今年下半年需要更新一次,那时候model y和未来ec6都会上市。
六、风险
长期看好蔚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但是风险也有一些:
1.竞争风险:传统车企在产品和服务上没有竞争力,但是多年的品牌和消费惯性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遏制需求,毕竟特斯拉的销量也还很少。
2.财务风险:经济下行对车企的影响很明显,虽然蔚来有用户服务优势,但是也面临了下滑,这对目前的蔚来是相当大的挑战。
3.产品风险:在下一代自动驾驶和新产品开发上需要保持进取,产品线目前还不丰富,目标客群有限。
总的来说,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蔚来长期看来是划算的,但是短期的风险会持续带来不确定性,只要融资和财务工作进展顺利,深挖用户体验,尽快在财务上证明蔚来的盈利能力,蔚来将会进入稳定增长的通道。
练琴这件事就能看出长期持续的进步比大跃进式的进步靠谱。这种持续进步带来的质变也容易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