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的上下文容量和大模型比差得太远,和AI相比,人类的优势是发现需求,发现美,敢于畅想和追逐
人脑的上下文容量和大模型比差得太远,和AI相比,人类的优势是发现需求,发现美,敢于畅想和追逐
每天都要感叹AI的牛逼,我就是个猴子。今天调试支付升级VIP,通过AI一天完成了过去两三周的工作,涉及支付sdk集成,后台回调,六七张数据表的联动,我作为猴子虽然什么都不会,但是能问问题,粘贴,引导,就可以解决问题。
大概搞清楚了一个expo开发react native应用遇到的闪退问题原因,我的情况很特殊,特此记录一下:
1、我使用react-native-voice/voice库处理语音识别,这个功能依赖于两个权限:麦克风和语音识别权限。
2、在权限设置环节有两种做法:一是配置expo插件,自动处理;二是修改info.plist文件,由于我的应用使用expo工作流,我一般不会直接修改ios文件夹内的内容。
3、由于我vibe coding,导致生成的代码改了又改,AI认为我的功能需要使用expo-speech和expo-speech-recogonition这两个库,但是我曾经显示地告诉他我希望使用react-native-voice/voice库,导致代码中导入了三个库,但核心逻辑代码确实按我的要求做了,配置app.json中却配置了expo-speech和expo-speech-recogonition的plugins。
4、由于我没使用expo-speech和expo-speech-recogonition,因此我在app.json文件中删除掉expo-speech和expo-speech-recogonition的plugins,这导致没有处理好系统权限请求(其实react-native-voice/voice库有专门的插件,但由于vibe coding,ai没有用),进而导致了一进入语音识别功能就会闪退的问题。
5、我告诉ai应用会crash,它修改代码逻辑了无数次还是会闪退,最终定位到这个原因,我查了一下ios文件夹内的info.plist文件,确实没注册语音识别权限,于是需要重新修改权限配置,清理依赖关系。
总结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
移除 expo-speech 和 expo-speech-recognition 导致闪退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 Expo 插件的隐式权限管理 Expo 权限自动化:
Expo 的 expo-speech 和 expo-speech-recognition 插件在预构建阶段会自动处理原生权限配置(如 Android 的录音权限 RECORD_AUDIO 和 iOS 的麦克风权限 NSMicrophoneUsageDescription),即使代码没有显式调用这些库,它们仍然可能通过插件机制注入必要的原生配置。
原生配置依赖:
如果直接使用 react-native-voice 但未手动配置原生权限,移除 Expo 插件会导致权限缺失,应用在调用语音功能时因权限拒绝而闪退。
2. Expo 预构建插件的原生依赖
插件与原生模块的绑定:
Expo 的预构建插件(如 expo-speech)可能包含与 react-native-voice 相关的原生依赖或桥接代码。移除后会导致原生模块无法加载,从而触发崩溃。
自动链接的副作用:
即使我未在代码中调用 Expo 插件,它们可能通过 app.json 中的 plugins 字段自动链接到原生项目。移除插件会破坏这种隐式依赖关系。
整理一下如何在一台机器上docker部署多个网站,并且多个网站共用同一个证书:
1、统一用docker-compose.yml编排容器
2、nginx,certbot,网站应用都用容器统一编排,可以提高效率
3、服务器环境和本地开发机环境不同,要注意打包镜像时确保环境正确
4、服务器和本地环境的差异导致有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这时候AI的指导非常必须,要感谢腾讯元宝+Deepseek
5、将复杂的命令行指令写成脚本会让整个运维逻辑更加清晰
6、证书要设置自动续期
这个网站上线五年,终于弄了个ssl证书,被AI赋能感觉真好啊...
12天,从一个idea到完整的iOS应用,明天开始优化界面
进入心流状态后处理任务都是两三个小时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我好像比较喜欢处理多个不同类型的任务,如果一天安排3-4个不同类型的核心任务比做一个大任务效率更高
真正的执行力在于心无旁骛的达成所承诺的事情,没有理由,没有借口
阳光一天比一天好
过去一年半,我通过AI做了一个半产品,其中第二个还没完成,回顾一年半的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心得和改进方向:
1、我投入了很多精力做的产品是“小需求,大产品”,意思是耗费很多精力做产品和工程,但是产品需求刚性不强,分析原因,第一个项目的立项抱着进入AI行业做点什么的初心,看到别人在做chatPDF就开始了,在启动过程中带有学习心态,而chatPDF类的产品当时在业内已经有很多家,所以这是一个跟随战略,产品上线时已经完全没有稀缺性了,事实证明这个策略不适合startup(可能更适合更大规模的公司,因为有更多策略和空间去跟随发现对的方向),虽然学到了东西,但是结果不好。第二个项目是在第一个项目基础上,考虑如何pivot,结合了自己遇到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切实存在的场景,但是这个项目的综合难度超出了团队的能力,目前做了四个月,继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做得很吃力,拿这个项目投递了奇绩创坛,得到投资人的反馈认为这个不是市场上的主要问题,可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加上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版本上线,所以最近对这个问题的反思比较多。
2、相对“小需求,大产品”的是“大需求,小产品”,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解决了一个刚性问题(市场不一定很大),但是需求一定要足够强。通过较小的产品投入即可满足,比如2周即可上线产品初始版本。最近的案例是前几周爆火的小猫补光灯,这是典型的“大需求,小产品”,这样的产品稀缺性强,适合startup操作,再往前是24年初的哄哄模拟器,在qq群传播达成了一波流量高峰,这些产品的商业价值不谈,后续商业价值可能也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但是这些案例证明了产品满足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这本身就是价值,先有用户价值才有商业价值,解决一个领域的强需求是更适合startup来操作的。以前成功的脸萌App的商业模式设计是积累足够的用户量然后做游戏发行渠道,虽然后期的发展轨迹和最初的设计有区别,但是团队成功拿到了融资,继续研发产品进而被头条收购,多年以后创始人郭列又进入游戏行业,此时和彼时手里的资源已经完全不同,我看到了创业者的初心和成长轨迹的权衡。换句话说,对startup来说,成功的唯一路径是在一个小市场解决一个刚性问题,并且获得市场的证明。
3、创业多年,timing的重要性我有自己的理解,商业模式我也思考完备,用户需求我非常敏感,当前的问题出在我在启动一个项目时,似乎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身的需求”(比如学习技能,比如肤浅的挣钱),而不是解决“他人的需求”(某个场景的问题),满足他人的需求,是服务他人,满足自身的需求是服务自己,这个细微的差别导致了我潜意识中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需求),而能力与目标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做事事倍功半,早年的创业和现在创业似乎没有太本质的区别,虽然现在有了AI,但对于所有人这个条件是公平的,所以还是需要调整创业的根基,这样可能才可以带领我走向正确的方向。
根据以上总结,下一个阶段我规划做出以下调整:
1、和团队讨论第二个项目继续的必要性,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2、调整今年的精力分配:
1)投入时间放入可以变现的内容平台,将过去一年半的经验拆解沉淀;
2) 持续发现“大需求,小产品”,充分利用AI辅助编程,验证我的设想,取得一些产品和服务领域的成功结果。
2024年12月31日夜
在大模型时代做产品时更应该考虑一个需求需不需要被实现,因为我们会假设所有的功能都可以被实现,而不是像过去的时代,做产品更多的考虑一个功能的可实现性和怎么去实现。现在由于有了大模型的加持,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解放出来,思考一件事情应不应该存在,由于过去的资源匮乏和能力所限,很多时候做错了
完美主义者蜕变为富有生产力者的必经过程,就是意识到电影只是电影,而生活是真实的,身边牛叉伟大的事情也是由普通人做出来的
很有意思的观点,但我有一点不同的理解。在一个稳定的需求内核下,软件功能的确应该是稳定的,但是我认为迭代不一定是降级,而是代表在创作者眼中,软件还没有满足那个内核需求,使用者看到的是他认为的终极形态,创作者眼中也有一个,而往往通往这个终极形态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产品的迭代也伴随了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的迭代,而这种软件的价值也会随时间流逝而增加。如果停留在初始的状态可能在某些用户眼中也是美的,但是没有达成创作者的期望,也不能变得更有价值。这背后的驱动因素还是市场需求的判断和市场容量大小。
一家产品和服务型的公司给用户提供的是解决某个需求的具体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越具体越好,最终脱颖而出的公司提供的都是面向目标用户的最好的方案,这里的最好可以是既便宜质量又好的,即就是一般常说的性价比高。
上面这段是刚才有感而发,这几天有两个例子的思考得出了这个结论,并且有助于梳理初创公司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服务。
两个具体例子:
小米汽车: 提供给大众用户一台性价比高的纯电汽车,用户画像有两类:一是观望电动汽车这个品类但是一直没有下手的,产品性能超过model s,价格不到一半,综合性价比打动了这批用户,也完成了电动车进入大众市场的一次破圈;二是已经是电动车用户,但是希望购买一台好开好用的dream car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很多都是米粉的画像,可能已经有了suv或者其他类似的车,小米的方案提供了最佳性价比,这些人的dream car可能是model s,taycan,小米提供了最佳选择。
Mstand:这家咖啡店提供给用户介于星巴克和瑞幸之间的价格,但是和星巴克类似的空间服务,虽然空间服务的标准没有星巴克的高,但是胜在综合性价比。我最近喜欢来Mstand办公,一般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综合花费比星巴克便宜,得到的核心服务是两个:1)wifi网络;2)宽敞明亮的工作空间。星巴克多提供了电源服务,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一般外出办公室不需要外接电源的。综合下来,Mstand对我来说就是最佳的外出工作4-5个小时的高性价比选择。星巴克太贵,瑞幸没有空间服务,Mstand取得了两者之间的平衡。
综合以上两个例子和结论,我觉得一个产品和服务型公司,提供的产品可以有不同参数,服务可以有不同优势,但是最核心的点是,你服务哪些用户?小米汽车服务了想拥有一台dream car但没有用汽车炫耀身份需求的一批务实用户;Mstand服务了对空间服务有需求但价格比较敏感的自由办公群体的需求。在正确的客户画像维度上观测,他们都完胜其他品牌,所以对于初创公司,首先应该逆向思考,你服务的用户有什么特点和具体需求,然后找到用户选择你的平衡点,最终的平衡点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提供比别人更好的服务。所以产品功能需要围绕用户类型做深做完善,价格应该横向对比竞争对手,定到让用户无法拒绝,让竞争对手不好跟进,也就是打蛇打七寸的概念。
对于我们正在做的产品,服务用户的具体类型是学生以及对于知识记忆有强需求的用户群体(医生,律师,备考人士),为他们提供的功能必须围绕在知识点记忆,测试,巩固和拓展等核心场景,然后提供一个最具性价比的价格。做产品和营销思路应该是一体的,这也是小米汽车为什么很难被超越的核心原因。
清晰的逻辑推演永远是执行前最重要的工作,没想明白之前不如不动,喝杯咖啡发发呆都比一直忙碌效率高。
---今天工作有感
第一个版本代码工作即将收尾,开始运营资源的准备
现在过测试用例,总是有忍不住要优化些什么的冲动,果然会开发是一件很杀时间的事...
研究发现,股票日水平涨跌与ACS发病呈U型关系。股票指数的上涨和下跌,即证券指数的增减,都可能会迅速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儿子要表演节目,连续练了两天,我嗓子要疼得说不出话了
一个三秒钟的 splashscreen 花了一天时间,完成后很有成就感
今天把聊天列表页面的体验优化完了,还是受限于经验不足,拿一个很复杂的逻辑尝试了一天多,结果最后是用列表的反转解决。最近体会到,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不复杂,很多时候如果感觉解决方案复杂,那说明可能思路不对。
Openai 开发者大会带来的更新被各路自媒体过誉了
怒做两个新功能,效率回归
我现在发现人生幸福的三个原则:别瞎 jb 乱投资,别瞎 jb 乱搞,别瞎 jb 盲目自大,没几个人能做到
和 gpt 一起讨论方案,解决问题,效率就是高,突破了一个 react native 的局限,挺有成就感
两天调试一个功能,精神紊乱
晚上学了一下怎么用 figma➕lottiefiles 做动画
昨天称体重,回西安一周涨了五斤,吓得我今天走了 8.5 公里,明天继续...
今天值得纪念,真机版本第一次安装,就跑了一百美金的测试账单...
今天在星巴克点了两次单,两次都做错了
开发了快三个月,才把 devloper tools 装上。。。
如果不是财务数据不太行,蔚来手机的发布我举双手赞成,现在这个产品的发布让我意识到在创业过程中控制 ego 对谁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 rn 的 webview 中加载本地文件,需要设置原始白名单,否则会出错:
originWhitelist={ [ ' * ' ] } 或者 originWhitelist={ [ ' file://* ' ] }
又被一个bug卡三天,不过终于解决了,对组件的生命周期和useEffect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做 B 超复查,紧张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昨天解决了萦绕了三天的问题,终于写出了第一个有效的story。今天研究下routing和navigation的写法
23年6月24日 CF LOG
完成授权登录页面ui
明日开始workspace页面
23年6月22日 CF LOG
1. Gluestack-ui和style实际用起来有些问题:
1)目录存在双份config文件,两个库职责定义不清晰,社区中官方回复ui目前依赖于style,将来计划让ui独立,这导致当前的设计理念和实现不完全相符,实践起来有比较多的问题;
2)star量目前只有300+,社区人数太少,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回复;
3)线上参考信息几乎没有;
4)copilot表示没有听过它。
2.重新整理项目逻辑,决定切换ui library,优先用成熟的库快速完成产品实现,舍弃完全定制化ui库的思路,新选型目标为 tamagui
23年6月21日 CF LOG
明日计划测试一下结合gluestack和storybook的写法
23年6月18日 CF LOG
将login页面的几个元素迁移到gluestack-ui
熟悉gluestacl-ui的主要组件
学习gluestack-style的自定义方式,目前对如何自定义组件还没有完全熟悉,计划明天搞清楚并自定义登录按钮
安装一系列依赖包,当前测试都在chatfiles_testing进行
23年6月17日 CF LOG
确定UI框架选型:gluestack-ui + gluestack-style,这是NativeBase团队最新推出的框架,在Discord社区看到官方推荐新项目使用该框架,试用了一下,比较符合需求,可以定制化,并且样式分离做的比较干净,可以根据需求引入组件,该团队的持续更新能力经过历史验证,虽然该项目的star数目前不到300,但是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框架,官方宣称这是NativeBase的未来(由于NativeBase太重,变得不容易维护,并且前端开发需求也在持续变化,NativeBase对此解释的官方链接。
安装gluestack-ui组件,引入项目,测试Button的用法,查阅export组件的实现方式。
建立项目的测试目录,方便测试新引入的组件,保持主线项目的稳定
下周计划是完成页面核心部件的样式编写,争取完成一部分(3-5个)页面代码
23年6月16日 CF LOG
研究RN UI组件库,做选型,备选组件库有:
MUI https://mui.com/
Tailwind(CSS样式) https://tailwindcss.com/
React Native Elements https://reactnativeelements.com/
Native Base https://nativebase.io/
23年6月15 日 CF LOG
1.完成 google auth 登录逻辑,基于 expo
2.明天选定 RN 组件库
23年6月13日 CF LOG
1.搭建开发环境,vscode+node.js和其他必要环境,决定用expo先搭建简洁的项目结构,后期再迁移到完整的RN项目
2.注册google OAuth信息,获得ios客户端id
3.阅读expo-auth-session文档
4.下载bito.ai代码copilot并使用,和预期效果差不多
5.在模拟器和手机上都跑出了第一个RN应用,阅读了一下默认项目的文件结构
一年
Get shits done
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1.23年指引销量25万台,一年即将过半,完成可能不到5万台,指引目标预计不得不调整
2.5月24号股价下跌主要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受到到小鹏财报低于预期的影响,从而认为同处一个业务板块的NIO也不乐观,新款ES6的价格发布可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3.ES6价格发布后,李想在微博上宣称理想L7今年10月份的销量目标为2万台,号召供应商做好产能准备,显示了充分的信心。
4.定价需要考虑市场接受度,品牌定位,老用户满意度,利润等多重因素,可以确定的是NIO团队有充分的信息做决策,因此36.8万的售价不会存在明确的失误,这款产品的定价不是当前NIO业务的核心问题,换句话说,怎么定价也不会改变近期走弱的大趋势。
5.业务走弱的原因: 1)消费品市场走弱,用户变得更加谨慎和价格敏感,从小鹏的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出 2)其他品牌抢走了NIO的用户,以理想为例,通过L7,L8,L9三款产品,覆盖了32万到45万的区间,直接导致NIO在这个区间承受巨大压力,NIO似乎掉进了一个价格陷阱,逻辑上NIO的产品应该再贵十万,而不是更便宜,因为NIO希望建立的强势品牌地位是直接和保时捷对标的,保时捷的主力产品定价策略是不会和奥迪主力产品的定价重合的,但是当前NIO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两个:向上或向下,当前NIO的选择是微微下探,但是不愿再进一步下探到让对手难受的区间,结果就是自己难受。 3)ES6不得不成为全村希望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ET7,ET5,ES7,EC7这几款车型的接连失误,7系列不说,本来定位就相对较窄,但是ET5这款车没有取得理想的销量,主要原因是轿车不是当前市场销售的主力车型,要更多车型的同时导致ES6迭代速度偏慢,等到上市的时候市场环境变了,定价更难做。
6.ES6定价是否合理? 我认为合理,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稳住销量,保证合理的毛利率,这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当前没有能力抢夺30-35区间的用户还不如不去抢,否则可能带来更多负面效应,比如用户倒戈和品牌定位受损。
7.股票是否值得持有? 当前找不到理由增持,也找不到理由减持,所以综合评估是持续观望。可以等到一季度财报出来以后分析趋势,理论上一季度的亏损会收窄,营收会有所增长,因为销量的疲软是二季度开始的,而小鹏疲软的时间更长一些,并且24号悲观情绪已经有所体现了,当前交付的疲软也逐步被市场消化,所以我预计6月9号财报发出后,只要稍有好转,还是会涨一些,但是不改变未来两个季度的艰难处境。
8.下阶段运营策略 1)坚持NIO的高端定位,不再下探,稳步上探,汽车不同于其他的消费品,身份标签属性还是明显的,抓住精英客户群体,做好服务,在优化毛利上持续下功夫。 2)尽快推出子品牌,在20-30万区间和Tesla直接对抗,关键点是,换品牌,但是产品不做过度减配,走出自己性价比之王的路子,正面战场和Tesla对抗。
最后,在30-40万区间中大型SUV区间,NIO应该短期内是正式失守了,理想的业绩还等涨,转移一部分仓位到理想也是合理的选择。
新式咖啡店和传统咖啡店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1.选址逻辑
2.下单效率
3.品牌内涵
晚上顿悟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怎么做到客观中立
低层次拼努力程度,高层次拼认知程度
要不是黑胶比较占地方,我应该早就安排上了
认清现实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很重要...否则会影响判断
拿出十年前拍的身份证照片和今天拍的身份证照片对比了一下,眼神中少了一些快乐,没有了微笑的表情,多了点稳重的感觉,一个十年过去了,下一个十年我来了
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明确目标,避免内耗
容易认真真是我一大弱点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超额甚至不合理的利润空间,利润空间决定了一切销售和营销活动的有效性
Hello 2023
公司的种种细节体现不同的公司文化,注重流程和规范的公司讲究把一切流程标准化,在今天参观的印尼工厂上厕所都能看到尿液的颜色分类说明。注重创新的公司提供开放式工作空间和大量休闲区。打造怎样的公司文化和业务类型密切相关
时隔三年,又收到apple watch的高心率提醒,休息不好会明显带来身体的反应
新的高血压标准发布了,从数据上看,我正式进入高血压行列,从今天起开始对抗高血压,当第一次按了内关穴后,发现被我按肿了。。。
人的焦虑来源于总是期望可以改变不能改变的事和人,认识到这一点后很多时候心态就好多了
Future is bright. Life goes on
Pandas can poop up to 40 times a day
赚钱,从小事做起,看似简单和微不足道却可以带来持续不断的收益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某个环节出错,而是失去整体节奏,节奏感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企图控制某个环节不出错,出错是难免的,失去节奏是可以避免的
小米手环7 Pro是一款失败的产品,把一款手表架构的产品降纬用来当手环卖,是否就可以在手环后面加一个Pro呢?事实证明不可以,典型的不够了解核心用户需求的做法。
相对于一系列的业务目标,所谓的成功数字,我现在更关心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吃的饭是不是健康,有没有和家人开心愉快的沟通
擦肩而过的大叔身上的沐浴露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仙剑奇侠传的感觉
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陌生电话来电一律拉黑
刷了一周来的第一次牙,重新做人了
2022.6.13
亲情爱情友情,是幸福感最终来源
不思考无谓的事,聚焦精力,减少涣散
今天从医院出来,反思自己的思考和做事方式,竟然发现我有百分之五十的本能反应都可以优化,否则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希望因祸得福吧
人生该做减法了
今天下雨一整天,见缝插针完成了一个小时网球
在孩子的视角里,我是做电动车的,妈妈是帮忙的。每个人的视角会决定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但是不会决定事物的本质
2009年和大学班主任谈话,是一种请教,希望有人能给我迷茫的未来指点一下方向,至今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我未来人生总体形势的判断,并且告诉我什么是浮萍和芸芸众生,这件事多年后我还有较深的印象,回想起来属于人生低谷时期的一件小事,但是对我又有很大的影响:一是坚持乐观不认命,二是勇于选择正确的赛道,不做浮萍。
我国艰苦卓绝的抗疫努力最终的结果是把疫情带来的关键性结果延后了,通胀、全民免疫、房价上涨,一个都少不了,只不过增强了确定性,这也是一种成功
想起很多年前南派三叔说过,他写小说过程中总结发现人的类型就一百多种,现在见的人多了,深有同感,每个人都似曾相识
持续思考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学会用身体思考,这样就不会头疼
确实很难要求所有人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还是需要对他人更多的容忍和耐心
这个月准备改一下我的座右铭和人生格言
清明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取得了阶段性突破,销售团队的规模销售和交付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本月系统升级后,进一步扩张一下销售网络,下个阶段性节点就快到了
好像中国销售的无糖可口可乐是目前全球唯一添加了蔗糖素的无糖可乐产品,其他国家都以阿斯巴甜为主要代糖,或者添加甜蜜素,只有在中国添加了阿斯巴甜+蔗糖素,感官上比0度更加接近原版可口可乐,但是似乎蔗糖素有点副作用,或者是在国外由于价格和安全标准的原因不能用,这是个挺综合的问题,第一次发现可口可乐的配料在不同国家有差别,口感差异应该也挺大的,起码0度和无糖就有区别
concentrate是我感觉最有力量的词语
变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团队也是一样
创业伊始就思考业务的核心,并长时间专注在核心,是大成公司的共同点。简单道理带来巨大价值,现在这一批跌幅巨大的公司还是有非常优质的资产,重新审视并坚定买入是接下来一个月非常重要的工作。
Don't give up on your dreams.
We started with DVDs
---Netflix
chromebook用浏览器打开三个表格后就有明显卡顿感,处理重度任务确实有点力不从心,虽然是i7的处理器
有些人天天忙碌,但是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忙碌而无用,一想就让人绝望
不算充电桩,两轮出行行业我都做了快四年了,到今天为止,还有人跟我讲"这个行业怎么样怎么样..."。是因为我的沟通方式太谦虚吗?这感觉太奇妙了
每周两次网球相对于每周三次健身,身体感觉更加疲惫,但是大脑的清晰程度和抗压表现超过健身
儿子天天追着我学编程,最近通过这个活动拉进了我们的距离,开心
最近开始陪儿子玩playgrounds了,对基本概念的接受速度超出我的预期
想起高考前一天晚上我失眠,我爸看电视看到两三点,这个事情给我影响很大,越到重要的时候越应该放松,态度决定一切
很多人希望财富自由,但是面对金钱大部分人还是看眼前,哪个公司开的薪水高就去哪个公司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按照一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窗口看这种选择是必然的,符合逻辑,但是如果以三到五年为窗口考虑,就会把行业波动及稳定性考虑进去,如果以十年为窗口,考虑点又不一样,缺乏长期主义在这个场景下给人带来的困境和投资领域类似,不断追逐短期目标会让人盲目甚至显得愚蠢,但是大部分人确实就是这样。
翻出了六年前买的babolat POP,发现APP已经停服了,搜索官网得知PIQ sport intelligence去年三月倒闭了,可惜可惜
印度人可以随时去喜马拉雅山玩儿offroad,真是羡慕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
如果我已经年过半百,真的不知道还能有多大的激情和动力去实现理想,那时候我儿子已经上大学了
华语流行音乐已经变成类似唐诗宋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从我调整了饮食结构,心态都平稳了很多,果然人最终是由你所吃进去的东西组成的
21世纪第一轮财富剧变浪潮即将开始,激动
看了一下蔚来社区et5预定用户的评论,很多都是油车忠实用户购买第一台电动车,说明蔚来构建的产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蚕食燃油车市场,et5预定年度爆款了,et7逼格高,但是贵出来的十几万注定是少数人的玩具,持续乐观的看好蔚来的未来
我妈给我带来最有益的影响是从小鼓励我大胆尝试,重在参与,因此我可以不计后果去尝试我感兴趣的事,享受过程
终于突破了僵持四个月的平台期
对一种反技术趋势的潮流文化现象的解读,刚好我最近刚买了一副新的有线耳机,说的很有道理。参考链接
近期两个创业感悟
1.任何时候,该干啥干啥这五个字都是处理问题的不变法则,这个态度有助于稳定情绪
2.从自己认识的人和经历过的事找到创业所需的人才和总结出经验会让创业事半功倍
看了李铁的几个视频,挺有感触,各行各业能把事情做好,起决定作用的可能并不是专业能力,而是对常识的尊重。
个人认为,中国足球崛起的关键路径是提高足球从业者的进入门槛,第一个门槛就是文化课成绩和智商,现在中国足球踢不好,不是这些队员业务能力不行,而是基本素质太差,就像一个创业团队,如果总是做不好,团队缺少的不是行业经验和技术能力,而是一流人才的密度,这些人具备常识,尊重常识。因此,中国足球各个年龄梯队的选拔应该首先选拔成绩好的,然后再说发展足球技战术的事情,这样搞个十年,肯定有改观,如何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就需要总体设计了,以现在的国力和财力,不可能做不好。
nextdoor昨天上市,市值47亿美金! 新闻链接
很多时候会觉得现在做的事情过于现实主义,我更喜欢理想主义气息浓一些的事业
工作中有一类人,对工作充满抱怨,自视甚高,道理说起来滔滔不绝,总觉得别人有问题,但是你仔细看他们的工作内容,你会发现低效和细节之粗糙简直令人发指,能力瓶颈非常明显,如果他们能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可惜大概率是不能
伟大的事业在最早期是说不清楚商业模式的
很多时候必须承认,智力水平是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昨天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自认为是奠定未来5年工作和生活基调的决定,很开心,昨天忘了记录
听了这么多年吉他独奏曲,现在才发现chet atkins才是神啊
当年刚开始创业,给前同事介绍我们只有三个人做了个app,前同事表示他们团队做安卓的就有十几个人,精细程度不一样,我当时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我们太糙了,这么多年过去,回想起来,这道理完全偷换概念,创业团队哪个不是一专多能,一个人干好多人干的事,没想到大公司的螺丝钉还干出优越感了,思维不在一个频道没有必要聊到一起去
自动开始做电动车,遇到了很多用户的无理要求,情况可以概括为在合理使用和服务范围内要求退换产品,有的甚至时间跨度超过一年,企业尤其是初创面对这类问题往往是弱势群体,消费者动辄投诉质量监督管理局或者找媒体曝光,各种人间奇观不一而足,这些消费者往往有巨婴心理,企业为了保持优质服务和形象,获得好的口碑往往不得退让屈服,我称之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现象。
如何处理?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一方观点认为应该个案处理,虽然消费者有问题,但我们不应该和他僵持,没必要,另一方观点则是坚持原则处理,不能做选择性退让。我的观点是做事如做人,坚持原则,不卑不亢,但是这个观点不一定被所有人接受。
想了一下原因,根源是话语权不对等和初创企业在早期的抗风险能力不足,长久看来,做好服务,坚持原则会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处理还是需要技巧,比如平等对话,彼此尊重,敢于承担后果,虽然过程中要花费一些心力,但这似乎是难免的。
反之,如果屈从现实则会造成原则和底线的失守,这对大多数尊重原则的消费者是一种不公平。
商业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固有执念,而是精确满足一部分人的强烈需求。
查了一下四月份和八月份蔚来的行驶数据统计,我对辅助驾驶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四月份22.2%的里程辅助驾驶,8月下降到4.4%,除了出行线路变化因素外,近期的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的用车习惯,我相信这四个月蔚来的辅助驾驶体验肯定是在进步的,不知道大盘数据如何,从这个角度看,一次的负面信息需要更多努力才能被修复,技术的发展总是渐进式的
恢复了一周训练,从2019年疫情后就没有系统练过,锻炼的确可以促进人的思考能力
头发可以白,但人不能油腻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对很多事物失去新鲜感和激情,同时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是生命由蓬勃走向下坡路的迹象,很难想象即将告别这一生的时候,心态会是如何
翻看了一下我19年知乎上对蔚来换电的回答,看到了一些当时我看起来很可笑,现在是个人看起来都可笑的评论,很想知道这些知识分子都是怎么靠知识挣钱的
头像服务被墙后严重影响我博客的浏览体验,要把这个问题搞定
摸了几把重型机车,越来越期待未来的骑行体验,期待在秋天骑上我的390 adv
here,in the flesh. 活脱脱在你眼前
呼吸不畅,真的要养一下了
昨天开车跑了一趟佛山和广州,今天算了一下,我这车换完电勉勉强强能跑200公里,就这续航水平,我用了两年多,还真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体验,如果不是专门计算,实际上我已经完全忽略了续航里程这件事。
从企业战略上看,换电+租电也是"用空间换时间",当年的电池续航里程就这个水平,要么选择晚两年推产品,要么先上市,保留后期升级灵活性,能做出这种超前的选择,建立在企业对用户需求和真实痛点的深刻认知上。这种能力可以带着企业超前别人一大步。
类似的战略选择议题,都应该把眼光放在三年以后的场景,以终为始。
看路上那么多开着车看手机的司机,就知道为什么自动驾驶是刚需和绝对趋势了
最近深刻体会到创始人vision的重要性
儿子晚上不睡,要等妈妈回来,原来觉得是孩子任性,今晚突然想起来,我小时候也这样,这么晚不睡是因为担心妈妈回来晚不安全
主导和参与创业第八年了,形成的核心能力有
1.判断事物走势概率的能力
2.决策力
3.执行力
尚需提升的能力有
1.产业前瞻能力
2.想象力
相对于管理能力,前瞻产业动向的能力才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
虽然我买房晚,但是没买房的时候我也从来不觉得房价涨有什么不公平,一线城市的大部分人租房住是长期持续存在的现象
从大学开始辅助金融学,虽然挂了两门没拿学位证,但是培养了基本的投资和财务意识,记得当时任课老师说,学经济金融是给你们开一扇窗,让你们了解更大的世界,你们该搞锅炉还搞锅炉,该搞电气还搞电气,不要都扎堆来搞金融,这么多年过去了深以为然。这两年的经历让我更加加深了对产业信息和商业模式的重视,了解产业信息,比大多人更早洞察趋势,利用商业模式思维指导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再加上亲身实践,我觉得大部分人都能做好个人的理财投资工作。
大多数人被当韭菜割的时候,少数人还在建仓,大多数人认为深圳房价要大跌的时候,二手交易大厅仍然人头攒动。投资真是一个挺不容易的事情,既要客观分析,相信自己,还要克服恐惧,做出决策。有想法就超过一大半人,有想法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有想法能做到并且坚持自己判断的人凤毛麟角。这就是真实的投资者生态。
团队不需要多大,有核心的几个议事者足矣,高效团队应该是核心人物和基层员工稳定,中层管理者应当根据情况人为制造流动性,避免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摊摊死水,可能中层轮岗的意义就在于此。具体执行过程中,难点在于识别哪些是核心人物,哪些是需要流动的
多年前,创业伙伴告诉我一句话,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这么多年了,修为还有待提高
谁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不好,但只有强者能站在审视的角度发现自己的问题
作为管理者,要特别提防那些口口声声说为公司好的人,你见过哪个父母或儿女整天把养育和尽孝挂在嘴边,那一定是有问题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事实是判断真相的最可靠标准
不明白为什么gavatar的服务最近被墙了
2016年3月7日儿子出生,今天五岁了,祝儿子生日快乐,希望他能拥有健康和富有意义的人生,也希望我们的亲情可以长期持续美好,我很希望拥有一段亲密和相互信任的父子关系,这可能是我当前最大的愿望之一。
2021年3月7日最新数据,深圳南山区商品房均价是黑龙江鹤岗商品房均价的53倍
坐标深圳南山,每天出门不算早,离开的时候发现停车场有百分之七十的车是停在车库不动的,大部分人不用上班或没有固定上班时间
儿子会发微信了,不到五岁,拍照滤镜发微信一气呵成,从聊天记录转发也不在话下,纪念一下
经济危机来袭,做好资产配置,埋头做业务,五年后再回头看,一定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岩田聪和张小龙的产品哲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克制是我看到的核心共同点
买股票,任何时候不要被价格左右情绪。买东西,喜欢就好,不要太在意价格,毕竟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
原创的永远是最美的
非原创但亲手搭建的也很美
非原创搬运过来加以修饰完善的是微创新
直接搬运的没有灵魂
比特币涨得越高,新世界来的越快,美国这么多富人涌向比特币说明他们对美国经济和美元资产的未来不乐观,美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地方地位将被严重削弱
一年的flag还是要立的
2021年,希望能在个人成长上更进一步,同时希望能为他人做出一些贡献
运行了一年的博客5天前挂了,运用仅有的docker常识挽救了回来,开心
相信别人相信的而不是自己相信的,会让理想型的人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业主心态比较高,是我看到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措辞了,人终究是社会的
I feel like a cosplayer
科技的高度发展让物质越来越丰富,资源唾手可得。过去两年,股市和虚拟货币让一大批人获得了财富积累上的跨越,勤劳致富似乎越来越不成立,如果我们被虚拟的游戏主宰,就会忘了生命的本质和工作的意义,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和对于生命的宏观意识如果不能对人类的发展起到正确引导作用,人类何去何从?
太多人讲理论,讲条框,太少人面对荆棘解决实际问题
看了这么久新能源市场,对电动三兄弟也算是有发言权了,我发现喷理想的这些人,真的没有用户思维,他们口中的落后技术就是能被普通大众接受啊,连最起码的事实也不愿意承认,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真理总是在少数人手中,创业也一定是小众的。如果你今天要做一个创业的事情,认知停留在和大众一样的层面,那基本无法获取创业领域的成功。
理想被喷增程技术垃圾过时
小鹏被喷无耻抄袭,屌丝品牌
蔚来被喷疯狂烧钱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坚定的公司策略或价值主张,才让这三家公司存在价值。如果你无法站在客观中立立场理解,别说创业了,投资股票的条件都不成立
奔驰过一段时间就会出一个新闻事件,这次碰瓷艾佛森还真是很low
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蔚来:电动车企+科技公司+奢侈品品牌+高端用户社群
小鹏:电动车企+科技公司
理想:电动车企+科技公司
首先提炼共性,他们都具备车企的高流水特点,同时拥有科技公司的想象空间,这是三家车企今年在美股市场大爆发的根本,相当于早期互联网公司插上了高营收的翅膀。这决定了他们和传统车企的估值模型完全不同。
其次看区别,蔚来的门槛主要在于用户体系和高端品牌溢价,这是很难超越的护城河,就像LV等奢侈品品牌,做的事情没有任何门槛,但是消费者愿意付费,蔚来是国内车企做的最成功的,配得上当前的市值,甚至我觉得他还有数十倍上涨空间。
小鹏是更加偏向科技企业的一家,我把他看做新能源车企中的小米,更加大众化的定价,科技和智能化体验做的最好,自动驾驶可能很快会成为全球顶尖,这都是顶尖技术团队的输出结果,这一点小鹏应该比蔚来和理想都要领先,这也是为什么相对于另外两家市销率更高的原因,因为科技属性的比重更重,通过软件和服务盈利的可能性更高,想象空间更大,所以市值更高,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最近的确涨得太猛了,有些不正常。
理想是一家务实,懂用户,重运营效率的公司,对于投资者而言非常友好,他们做着一流的产品,产出一流的报表,这样的企业谁不爱?
最后,从投资角度看,这三家企业都应该长期持有,看上去相似,本质上不同。就像互联网公司,腾讯代表toC业务,阿里代表toB业务,都是互联网公司,但业务属性不同,是好公司就都值得买入。因此,长期投入,长期持有,是应该有的态度。
四年前开始关注新能源领域,目前自己的投资组合主要是新能源+物联网领域:小米、蔚来、理想、小鹏、赣锋锂业、比亚迪、小牛都买过或持有,这些企业这两年的表现都还不错。另外,最重要的,自己的时间全部投在猛犸电动,也是两轮新能源领域,再过三年看看今天的选择吧,我觉得这个方向还是很不错的。给自己加个电
危机和机遇并存,2020年的新能源行业爆发行情让很多人财务上前进一大步,因为疫情,这个世界也变得更加折叠了
不得不说,TNT GO还是很香的,说不出来为什么,使用的愉悦程度超过了iPad Pro,我用的还是乞丐版R2+有线TNT GO。
精致的移动化UI+手机电脑数据合一的体验很棒,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是瑕不掩瑜。
使用一周,发现的问题如下
暂时发现这么多,后续再补充。希望研发团队能继续加油优化,如果有朋友准备入手,推荐16g内存R2配无线版TNT GO,体验应该会上一个台阶,后续如果有需要我也会做升级优化。
很多买了蔚来股票赚钱的朋友买车买房了,我觉得还是继续买理想小鹏股票比较好哈哈
感觉蔚来的辅助驾驶又进化了,应该加点仓呀[愉快]
对可能性说不才是一个人阅历和能力的终极提现
有了数字经济新基建,各行各业都醒悟过来,原来不需要给房地产打工了
TNT➕ TNT GO的确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目测相比苹果的iPhone➕ iPad体验更加愉悦。可解决的问题如下:
1) 一颗芯连接手机和平板场景,比跨屏传输融合度更高,数据和工作现场都可以无缝衔接。
2) 恰到好处的硬件形态,大大降低出差需要带的设备重量,我现在带一个手机➕ ipad pro,ipad pro配上键盘重量快赶上mbp了,而且不同系统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 坚果手机越发成熟的闪念胶囊、一步等功能,字节跳动的全系超级App,都可以迁移到大屏继续发挥作用。
另外畅想一下,TNT GO应该可以通过wifi连接云端,可利用手机或云端算力完成基本功能,通过手机远程协助也可帮助TNT GO端完成大部分操作,这个特性可以让TNT GO变成一个非常灵活且更低成本的终端,可能会被大范围用于教育和多人协作场景。
TNT的确解决了现在PC操作系统的一个根本问题:落后时代的人机交互,我之所以愿意用iPad pro配合沙雕键盘,根本原因是我喜欢iOS系统的交互系统。更轻更简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TNT这一个点就足以让我下单购买坚果手机
百度,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这么多年了,账户体系的使用体验奇差无比,这个问题我一直很疑惑。直到我现在才开始明白,百度哪是互联网公司啊,它根本就是批了互联网外衣的广告公司,学了google的表面,没有学到本质。
创业的感觉是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养成的,迭代自己,持续进步,要加油
创业的勇气来源于对市场机会的深层思考,从来都不是一腔热情
brydge pro+键盘还不错,虽然让ipad pro变重了很多,但是带来的体验变革还是挺全面的
回想那些工作中遇到的自认为很优秀但其实能力平平的同事,他们的职业轨迹只不过是重复在公司打工这一单一且没有本质提升的过程,恰恰是在原有体系中不被认可,自己一直在提升的人会在两三年的时间找到自己向上突破的机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高瓴资本张磊的确是顶级机构投资人,但是去年四季度清仓蔚来和特斯拉从而完美错过今年起码十倍以上的增长让我再次认识到一个道理:做投资,别信机构和人的光环,就事论事,保持独立清醒判断,然后把结果交给时间。
做企业要学会不被任何人绑架,关键点是为合作伙伴和员工创造向上空间,为他人和企业创造持续价值,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就要果断斩断绑架你的人和事
年纪大了,健身没有必要做计划,因为任何动作都是挑战极限
食品行业对包装的重视程度比其他行业更深,尤其是乳制品
食品行业对包装的重视程度比其他行业更深,尤其是乳制品
最近重新进入晚上七点发现还有重要事情没处理的状态,我意识到我儿子快回来了。
八字命理认为子克父,在我身上具体表现为我儿子离我越近,我工作越辛苦,他才是我真正的老板[微笑]
之前认为B端项目带给B端的价值是降本增效,现在觉得这种说法只是抓住了表面,本质是提供了信息的透明,尤其是资金流的透明。举两个例子:
1)停车场收费系统:避免了管理员私自收费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岗亭保安的人员工资,事实证明无人设备无法完全替代人,吞吐量大的岗亭依然有人值守。(但是出入分流确实省了入口的管理人员)。这个场景下,用了停车场收费系统后利润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私自收费部分的透明化,少部分来自于人员成本的降低(遵从二八原则)。
2)充电桩管理系统:避免了钱币结算过程中的丢失和贪污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运营和运维人员的工作,事实证明即使是我们做的高度无人值守的设备,也无法避免运营和运维人员成本的投入,可能会少一些收硬币的成本,但是多了系统运维和研发成本。这个场景下,充电运营商使用智能充电桩(主要特点是支持电子支付)后,运营成本降低主要来自于成本的转嫁(从充电桩运营商自己的运营成本转嫁到充电平台的运维成本),感谢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透明,这个转嫁是可以量化的,最终的平衡状态应该是平台和运营商共担成本,平衡状态下,充电运营商相比使用传统充电桩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资金流透明减少的丢失和贪污,少部分来自于无人化带来的运营成本降低,因为这个成本最终会有一大部分转化为平台服务费。
最后,我觉得电子支付是催生B端服务繁荣的核心要素,得益于电子支付,喜茶、西贝、海底捞这些餐饮企业才得以资本化运作,具体的原理可以套用上面两个案例的分析思路。
在繁复零散的商业生态中寻找规模效应的生长土壤,是所有产业互联网项目的本质。
亲情,爱情,友情,每个人重视的次序不一样,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重视的感情不过如此。一个人最幸运的是能找到一个能懂你,能理解你,能站在你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现实往往会让你失望,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份感情,一定要珍惜,对我来说,失去这些,其他都不太重要了。
最近在朋友圈推广猛犸电动,一些朋友开始问这个问题,说明猛犸电动品牌已经被部分身边用户开始认知,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有很多解释,我们也在持续思考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我想先说相同点。
1.猛犸电动和小牛电动都是以更强的产品力切入两轮电动车市场。无论2014年切入市场的小牛还是2019年进入市场的猛犸,都具备和现有产品的明确差异化,小牛以颜值+锂电为核心,猛犸以智能锂电+核心技术自研为核心。市面上的大部分产品仍在主攻”高端“、”受欢迎“、”丢车包赔“等营销概念,产品层面的差异化不足。
2.猛犸电动和小牛电动都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思考为驱动力切入这个3亿级别的消费市场,小牛的社区文化,品牌调性都是值得学习的,猛犸则正在通过日臻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体系。
下面是不同:
1.技术:猛犸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在电池、电控、智能中控、os等环节,猛犸电动车可以全三电部件的FOTA升级。小牛暂时还不行。
2.产品:猛犸以新国标车切入市场,与小牛以电摩切入的情况不同,而新国标市场可以理解为是从2019年才开始兴起的新市场。
3.体验:猛犸更加关注通过APP与车主建立的关系深度,从而将购车前后的一系列消费习惯和行为转化到APP为核心的生态中,通过这个路径,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4.市场: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营销策略,猛犸希望通过提升用户的个人体验实现口碑的传播,广告营销的预算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用户权益的投入,比如为猛犸车主提供经济便捷的充换电服务。
由于市场时机的不同,猛犸和小牛的品牌成熟度,产品,市场策略都有很多不同,而猛犸的优势将会在2-3年内逐步得到释放。电动两轮市场也会有更多的竞争者进入,毕竟这是国民级的出行市场,而谁能走得更远,想必竞争也会十分激烈。
准备学fight!
本科毕业十周年,校训自省。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对自己的信心来源于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对机会的判断源自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冒险精神来源于性格。创业这件事是建立在对机会的判断和自我信心的基础上做的一次冒险尝试。冒险是必然的,障碍主要是两个
1.机会对不对
2.自己行不行
解释清楚这两个问题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创业了。
时间会让机会流逝,没有人和事会等待你,主动出击才好
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但傲慢和自大会让你错失机会。
表面:现象是表面,我们习惯于用惯性思维去解释表面现象,如果不停下来分析表面现象,就得不到本质。
本质:理智的思考是关键,抛除情感因素,可以得到本质。
局中:大部分人会困于居中,看不到本质,因此随波逐流。跳出局,旁观,景象不一样。
需要考虑以上三个要素来分析工作中所面临的的问题。
2020年初立下的flag之一是自己不亲自参与任何股票投资,安心做事,所有投资事务交给老婆管理。但是我开始学习做以下2件事:
1)研读上市公司财报,以我熟悉的公司入手,暂时选定的研究目标:美股小牛和蔚来,港股小米和赣锋锂业,A股比亚迪
2)关注自己所在公司的财务指标,深刻理解企业价值增长的原理和关键因素
虽然美股今年已经熔断了4次,但是我觉得这恰恰是长期主义者和价值投资信仰者的最佳历史机遇,尤其是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
面对疫情,中国人屯食物,美国人屯枪和子弹。我觉得可以有以下解释:中国社会是农业起步,农业经济讲究先播种后收获,有一个延迟满足期,遇到天灾人祸,首先考虑的生存法则是屯粮食。美国是淘金和狩猎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所有东西都是即时满足,关键工具是枪,有了枪就可以获取食物资源,中国人没粮食会饿死,美国人没有枪可能被人弄死甚至被吃,本质一样,只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危机的应激反应不同。
小米的独特优势:在坚持开放的软件生态下做出了软硬件生态圈,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素是小米对硬件及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入口红利的把握。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苹果采用是软硬件端对端的封闭生态策略,这一策略保证苹果的用户体验,但是损失了用户量和市场份额;而安卓绝对开放的策略带来的是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可惜损失了用户体验。小米则走了改良派路线,生态链企业在一定的标准下生产硬件,通过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和软件接口打通这些硬件产品,最终的结果是软硬件齐头并进的拿市场份额,目前还不明显,但是我相信随着智能手机的市场愈发成熟甚至走向下滑,前期积累的软硬件生态将是小米的绝对优势,而这个护城河是互联网和硬件公司都难以逾越的,因此小米起码是个千亿美元级的企业,2012年我就看好小米超越腾讯,但是现实告诉我没有那么理想,不过大的事业和生态的形成总是需要时间的,不妨再耐心等等看。因为对小米的这个关键认知,我持续看好小米的长期发展。
练了一整天琴,非常充实
曾经支持过一段时间比亚迪,后来挺失望的, 这是一个被审美和品味拖后腿很严重的企业
一、销售数据
蔚来在2020年2月份销量同比下降12.8%,而同期的传统车企销量下降78.5%。
二、口碑
作为车主,对整体使用体验打4.8分(满分5分),早期有一些问题但是解决的都不错,传统车企的服务我只能打2分。
三、长期价值
蔚来是对汽车行业新商业模式探索的最佳典范,game changer的角色会吃到最大的红利。虽然与特斯拉产品和技术驱动不同路线,但蔚来具有明确的价值属性。
四、市场分析
特斯拉对电动车市场的红利基本吃完了,新能源下半场决胜在中国,换句话说,谁拿下中国市场谁就有更好的发展。
五、中国市场用户分析
早期买特斯拉models和x的主要是有钱人,占人群中千分之一的比例,买model3的主要是希望以低价满足虚荣心找寻酷劲儿的中产,这些人比例明显比models和modelx高,加上tesla本身产品不错,口碑有正循环。但是电动汽车在中国的主要受众我认为是家庭消费者,蔚来的服务加用户运营体系优于特斯拉,车型的发布时间差也有一定优势(因为tesla model y上市时间有点晚了),这可能源于欧美人对车型消费的习惯与中国有差别,在特斯拉制定产品发布节奏的时候没有完全考察中国市场。简单说一点,买车就是买服务,只要消费者对这一点有认知,蔚来完胜,事实上这一点差异化优势已经帮助蔚来转化了很多特斯拉潜客。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景是看到有年轻人开特斯拉model3,媳妇儿坐副驾,父母坐在局促的后排,显然年轻人的虚荣心占领了上峰,理性消费者会选择蔚来,给父母和孩子一个更宽敞的空间。特斯拉可以成为第二辆车,而蔚来应该是第一选择。拿手机市场做对比,iphone会拿下早期市场和高端市场,保持多年领先也源于生态的持续完善,即使这样还是要面对国产厂商的反超,长期看国产品牌的优势的确存在。以上分析在今年下半年需要更新一次,那时候model y和未来ec6都会上市。
六、风险
长期看好蔚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但是风险也有一些:
1.竞争风险:传统车企在产品和服务上没有竞争力,但是多年的品牌和消费惯性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遏制需求,毕竟特斯拉的销量也还很少。
2.财务风险:经济下行对车企的影响很明显,虽然蔚来有用户服务优势,但是也面临了下滑,这对目前的蔚来是相当大的挑战。
3.产品风险:在下一代自动驾驶和新产品开发上需要保持进取,产品线目前还不丰富,目标客群有限。
总的来说,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蔚来长期看来是划算的,但是短期的风险会持续带来不确定性,只要融资和财务工作进展顺利,深挖用户体验,尽快在财务上证明蔚来的盈利能力,蔚来将会进入稳定增长的通道。
练琴这件事就能看出长期持续的进步比大跃进式的进步靠谱。这种持续进步带来的质变也容易被低估
工作中养成信息最大化同步是个好习惯,使用工具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这个意识。从腾讯出来创业期间对这个问题有很深的体会,因为私聊的习惯我被批评了,从那之后都尽量大群沟通,无论群里有谁,这种扁平化的沟通习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提升做事效率,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个习惯,这就是点滴习惯的差异显示出背后逻辑差异的例子。小处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蔚来再获2.35亿美金可转债融资,加仓一把
今年第二个flag,每周陪儿子做一件有趣的事情,用心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010年9月27日腾讯封杀360。
2011年1月17日腾讯封杀盛大。
2013年11月1日腾讯封杀来往。
2013年11月腾讯封杀网易易信。
2013年12月腾讯屏蔽淘宝链接。
2014年11月21日屏蔽快的打车红包。
2015年2月3日 腾讯屏蔽支付宝红包。
2015年10月微信封杀网易云音乐。
2016年7月腾讯封杀易到用车。
2018年3月5日腾讯封杀今日头条。
2018年3月25日腾讯主导沃尔玛封杀支付宝。
2018年3月25日腾讯封杀抖音。
2019年1月15日 腾讯分别封杀多闪,马桶MT,聊天宝三款APP。
2020年2月29日,腾讯封杀飞书……
总结一下,除了来往,易信,多闪,聊天宝和马桶这些基于关系链的社交产品,其他产品都活得不错。飞书前途光明
知乎推给我一个问题,电气专业毕业的你现在年收入多少?毕业于哪个学校?
我想起了大一时,我们学院的老师在操场上给大家说,你们毕业以后月薪都得在6k以上,还带着点骄傲,真是挺可笑的,可笑的点在于堂堂985和211高校,老师给同学带来的价值观竟然是以拿多少钱工资作为高下的判据!我想坐着时光机回到那时,对着这老师说一句,dream bigger!
微盟数据被运维删库了了解背景,目测恢复工程艰巨。有一种新型的数据存储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或规避此类事故带来的风险。IPFS工作原理介绍
社交产品的本质是创造连接,社交和社区的区别在于对内容的依赖程度,社交产品有更稳固的关系链,对内容的依赖程度低,具备网络效应;社区产品对内容更加依赖,没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关系链松散,产品可以通过工具吸引大波用户,但是对用户的关系链挖掘才是能否形成社交产品的关键。
因此,如何做好连接是社交产品的使命,更好的帮助用户完成连接,通过连接改变用户的生活。
什么是有意义的连接?朋友、同学、邻居、有相同兴趣的人等等。在这些关系中,还没有被挖掘的只剩邻居了,基于lbs的邻里关系可以产生更多有意义的连接上的延伸,这样的网络并不严重依赖内容,本地用户对内容的消费需求偏向实用,比如购物信息、学校信息、社区活动安排、家政服务、基础设施维修、二手交易等,基于这个网络形成更多连接可以让用户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美好,比如认识了社区的网球高手、认识了同住一个社区的同事、认识了有同样兴趣爱好的邻居、帮助孩子结实了新朋友等等。lbs让从线上到线下的关系转移成本变得更低,也让用户间从陌生人变成半熟人甚至熟人的门槛降低。基于此,形成网络效应可以让网络价值提升,基于lbs的增值服务业态自然也会形成,比如本地商户对用户提供的服务、广告等。
抖音在这个假期因为疫情更火了,很多人做起了短视频培训行业,时不时在朋友圈里晒学员的短视频播放成绩,乘着风口赚培训费是经典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粗暴,但是持续做一段时间收益应该是比较好的。去年做AI故障识别系统的时候系统的了解了一下机器学习,说下我对抖音推荐算法的理解。
做抖音的朋友不用迷信培训机构,自己多尝试找找规律,有一天百万播放也会是你的,好内容和好心情最重要。
steemit是一个天才设计+最小化实践的产物,简单又有力量,虽然存在一些小瑕疵,但是已经是最成功的dapp之一
推荐一个免费类AI软件,名叫vectornator,优点如下:
1)跨终端,mac、ipad、iphone
2)易操作,容易上手且功能强大
3)兼容ai等多种格式文件的导入
4)支持云端协作(即将上线)
5)免费、免费、免费
免费的商业模式已经席卷到软件行业,Adobe的iPad版本PS历时一年多才推出了一个阉割版,订阅价格12美元/月,这种订阅模式在免费模式前毫无还手之力。看到开发者对免费模式的解读如下,情怀满满:
Thanks for your review! Vectornator is completely free and currently we don't make money. We want to inspire everyone to work on their mobile devices. This unlocks the ability for everyone to create amazing illustrations from anywhere.
参考文章 点击跳转
官方网站 点击跳转
根据自己过往经验,当决定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这件事的优先级高于一切,这代表将一切未知因素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做任何优先级更低的事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后果往往是不能承受的。心无旁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刻自省
在当前的行业成熟度现状下,选择底层公链的要素:
底层公链接太多了,找到一个合理的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公链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需要理性判断➕运气,开发者最好能构建一个圈子,和底层开发者一起把生态做起来,路还有很长吧
快复工了,别的不说,先立下一个今年的flag: 天天练琴
今天车胎扎了钉子,nio service小哥赶到小区门口现场补胎,疫情下服务还是不错的
抓住流行趋势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你自己的日常生活,身边正在频频发生的事情就是流行的,社交类产品处于流行的最前线,这是社交产品的属性之一
值得mark!引入和主营业务无关的纯财务美元投资基金,一方面可以保持独立发展,企业文化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证明蔚来的价值已经被更多人认可。ES6在细分市场的销量持续领先给了投资人最好的强心剂,还是那句话,蔚来加电!
以下引自新闻 原文链接
———
2月14日,蔚来宣布与两家与其无关联关系的亚洲投资基金签订了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根据协议,蔚来将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购买方发行和出售本金总额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8亿元)的可转换债券,交易将于2月19日完成。向购买方发行的债券利率为零,将于2021年2月4日到期。
公告显示,债券到期前,债券持有人有权以如下价格转换债券:发行6个月后,以每股3.07美元的价格转换为代表公司A类普通股的ADS;如若公司因融资目的发行股票,可选择以该发行股票的每股价格转换为代表公司A类普通股的ADS。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约1周前,当大多数车企尚未复工之际,蔚来即于2月6日晚宣布与两家与其无关联关系的亚洲投资基金签订了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总额同样为1亿美元。至此,蔚来迄今在2020年宣布的所有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在全部完成后的融资总额将达到2亿美元。 此外,蔚来方面还表示目前有若干其它融资项目正在进行,但其结果在现阶段仍有一定不确定性。 自首款量产车型ES8上市以来至2019年底,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31913辆,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榜首。而在经历了连续5个月的交付增长后,受春节假期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1月蔚来品牌整体交付量仅1598辆,同比下降11.5%。
今天做了人生第一场直播,买了菜,掏了下水道,解了博客的最后一个必须解决的bug
准备开始社区架构的梳理,同时尽可能多的接触一些实际的社区需求,加油加油
今天解决了站点邮件发送问题,修改了默认角色为只能评论,但是部署到docker后,显然没有能够执行角色初始化得一段代码,应该还是数据库的问题,有空再弄吧
和合作伙伴沟通站点选址问题,在一个城市提供了较多点位,希望能够根据站点的分布选择需要的试点,现在拿到100个地址,需要获取对应的经纬度,然后放在地图上显示,同时显示序号,方便看出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如果纯手动处理,效率很低,并且没有可复用性,就这个问题想了想,解决步骤如下:
高温水蒸气暴露0.1秒钟的烧伤效果真牛逼,还好我反应快,否则要去医院了
肺炎疫情让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短视频和直播,甚至亲自当上了主播,包括我。。
寒冬中,蔚来迎来1亿美金财务投资续命,加电!以创造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企业终将冲破寒冬
在咸阳机场看到了奥迪e-tron纯电suv的广告,充电桩插着车,这种场景我很少在电动车企的宣传广告中看到,纯电车企试图告诉你他们除了电动车之外的身份和特性,而传统车企试图让用户看到他们真的是纯电动的,有趣,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人生充斥着离别和不舍,明天就要返回深圳
明天回深圳,南山区已经确诊50人了,小区已经有疫情,慌
2020年是一个让世界铭记的年份,拥抱变化,迎来转机,我们会看到下一阶段的曙光
如果需要更换自己的头像,可以登陆以下地址上传照片与邮箱地址绑定,站点会自动拉取
nextdoor是美国著名的邻里社区,诞生至今将近10年,去年在美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对于中国市场来说,hyperlocal社区同样存在需求,和微信,陌陌等不同,这样的社区基于地理位置,连接在现实生活中有弱连接的用户,这个平台可以解决用户间的诸多长尾需求,比如邻里互助,二手交易,宠物交流等,虽然已经有大量微信群存在,但是有更多这样的连接没有在线化。假设国内的邻里社交平台可以满足用户间的长尾社交需求,即可以带来一定价值增值,以此为基础,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本地服务市场。
我看到大量的社区产品由物业公司牵头发起,互联网公司也已经深入这个市场,但是在我的概念里,自上而下的社区存在诸多弊端,用户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服务属性,而这个平台真正的价值核心是社交,社交是构建服务的底层逻辑,因此这样的平台应该是自下而上的,通过当地社区人员的参与而达到区域性活跃,人传人推荐从而开辟更多新社区,每一个社区都必须有一个线下的组织做支撑,这样的人可以touch到业委会或者物业公司,他们是社区发起人,而不是物业公司,这对社区风格有很大的引导性,具体的差异化原因我还在观察和考虑,这是做社交很难的点,这个判断源自我自己的直觉。
另一方面,产品非常重要,产品需要传递出参与感、强本地属性和价值感,这三者的结合塑造社区的核心文化。与我之前做的biubiu不同,这个社区是实名社区,在这个机制下,社区才具有对用户刚需的长期持续满足的能力。
经济下行和社会治安差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webapp的好处是通过各种终端都可以无缝使用,这是应用开发者都应该看到的趋势,客户端app已经是巨头的生态,app的流量获取有两种途径: 1. 社交传播带来的免费流量,难度大,概率低; 2. 流量导入,作为创业项目很难,这个打法更适合巨头。 综上所述,创业项目应该跳出客户端app生态,看到适用性更广的webapp,这个生态中存在更多的流量洼地,可以让项目脱颖而出。同时,给用户提供跨端一致性的体验也是重要的差异化和优势。
今天是武汉封城第14天,记录
大家好,这是我的个人博客和好友留言板